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成人教育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8:23:51   浏览:88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成人教育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 等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成人教育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1985年12月17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国家教育委员会

经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将成人教育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按照执行。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经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举办的,成为学校建制的成人教育学校,包括职工学校、农民学校、干部学校、各级党校、团校和工会举办的地区性的职工学校,可以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参照同层次的普通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即:属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可参照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的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分别参照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成人中等、初等普通教育的,参照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有关规定执行。执行上述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人员,只限于专职教师、职员和正式工人。各类成人教育学校的院校长等行政领导干部的职务工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干部配备的实际情况确定。
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初等普通教育学校的专职教师,也可以按国家统一规定,实行教龄津贴。教龄津贴从一九八五年七月起实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中小学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学校的工资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
四、企业所属职工学校的工资制度改革,应随同本企业工资制度改革进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报核死刑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报核死刑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节录)

1962年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

通知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1957年9月10日中央“关于死刑案件审批办法的指示”中曾规定各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案件,其案情一律由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负责核对清楚,最高人民法院只作法律审核,不再调查犯人犯罪情节。”最近我们发现,在报核的死刑案件中,大部分电报或报告内容写的过于简单,没有把案情和关键问题说清楚;有的案件的事实显然在第一审法院就没有查清楚,高级人民法院也没有认真核实,以致有的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最后核准死刑后,又发现案情不实。对于这样的错误,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在各方面采取措施,坚决加以防止。为此,我们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在报核死刑案件以前,必须认真核对案情,案情不实,绝不要上报。各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报核死刑案件时,必须是一案一文,以便归档。同时,为了便于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复核,应尽量用书面报告,并且尽可能把事实说清楚。只有个别需要及时处理的案件,由于时间紧迫用书面报告来不及的,才能用电报报核。报告或电报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各项:
1.被告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出身、成份、民族、籍贯、有无前科、简历(如果是历史反革命罪犯,在解放后是否有犯罪行为也要写清楚)。
2.被告人在何时何地犯了什么罪?犯罪的主要情节,案情中的主要问题。
3.核实案情时曾否深入群众(包括与被告人有各种利害关系的人),特别是口供、证据(包括人证、物证)是否经过查对,是哪一审法院查对的,采用了什么方法?查对的结果如何?对于物证,要说明可靠程度,对于证人,要说明同被告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法院采用证人证言的理由。
一审法院判处死刑的理由。对被告人的处理曾否征求有关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对判处死刑,群众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包括赞成的和反对的意见,他们同被告的利害关系如何?
4.在审判过程中,曾否在情节和证据上发现有矛盾,对这些矛盾各有关法院是怎样分析的,作出了什么论断。其理由如何?
5.在第一审判决以后,被告人是否上诉?第二审法院判处死刑的理由,被告人曾否申请复核,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理由等,都必须详细说明。
6.(略)
7.高级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说明的问题。


威海市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征收管理办法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


威海市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征收管理办法


(1998年4月20日威政发〔1998] 2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保障县乡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山东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凡行驶公路的农用运输车、拖拉机(不含手扶拖拉机)和摩托车,均须缴纳养路费。
第三条 威海市交通委员会主管全市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全市县乡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县级市交通局主管本辖区内养路费征收工作,编制本辖区县乡公路发展规划。
各级公路部门负责实施养路费征收业务及县乡公路的建设、养护工作。
农机、公安等有关部门和交通管理所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养路费征收工作。
第四条 养路费征收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第二章 征收标准和缴纳办法
第五条 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按下列标准征收:
(一)农用运输车每月每吨220元(含路港建设费30元)。
(二)二轮摩托车每月每车15元(含路港建设费5元)。
(三)侧三轮摩托车每月每车17元(含路港建设费5元)。
(四)正三轮摩托车每月每车64元(含路港建设费10元)
(五)拖拉机每月每吨75元(含路港建设费30元)
第六条 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按下列规定缴纳;
(一)农用运输车按月缴纳,每月底前缴纳次月的养路费。农用运输车报停期间不缴纳养路费,但全年报停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个月。
(二)二轮摩托车、侧三轮摩托车于每年3月底前一次性缴纳全年养路费。
(三)正三轮摩托车全年分两次缴纳,分别于每年3月底前和7月底前缴纳半年养路费。
(四)农用拖拉机2吨以下(含2吨)的,每年缴纳4个月的养路费,于每年3月底前一次性缴纳;农用拖拉机2吨以上的,每年缴纳8个月的养路费,全年分两次缴纳,分别于每年3月底前和7月底前缴纳4个月的养路费;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拖拉机,一年缴纳12个月的养路费,全年分两次缴纳,分别于每年3月底和7月底前缴纳半年养路费。
需缴纳养路费的单位和个人应按前款现定的时间,到当地养路费征收站或县级市(区)公路管理局缴纳,也可由养路费征收人员登门收缴。凡不按现定缴纳养路费的,除一次性补齐应缴养路赞外.按日加收应缴贸额1%的滞纳金。
第六条 手扶拖拉机等完全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经县级公路部门核定免征养路费。

第三章 征收管理
第八条 养路费征收计划由镇养路费征收站提出,报县级 市公路管理局汇总,经县级市交通局审定,报市公路管理局汇总平衡后,由市交通委员会批准下达。下达的征收计划指标逐级分解到镇养路费征收站执行。
第九条 镇养路费征收站收取的养路费在每月10日、25日前足额上解县级市(区)公路管理局,由县级市(区)公路管理局汇集,于每月15日、30日前上解市公路管理局,储存财政专户。
第十条 征收养路费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票据。镇养路费征收站应于每月25日前,到所在县级市(区)公路管理局领取下月养路费票据;同时缴销当月养路费票据。县级市(区)公路管理局应于每月底前到市公路管理局领取、缴销票据。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 养路费使用计划由县级市(区)公路管理局提出(其中镇使用的部分应征求镇政府意见),经县级市交通局审定,报市公路管理局汇总平衡,由市交通委员会批准下达。县乡公路养路费使用计划由市、县级市(区)公路管理局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各级征收的养路费按比例分配使用、完成征收计划的资金,在扣除征收业务费后,市、县级市(区)、镇按2:5:3的比例分配;超额完成征收计划的资金,扣除征收业务费后;市、县级市(区)、镇按2:3:5的比例分配。市分配所得部分,用干跨县级市(区)县乡公路建设。县级市、镇分配所得部分,用于本市、镇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
按前款现定分配给各县级市(区)、镇的资金,应于每月5日前返还各级市(区)公路管理局。
路港建设费全额上解省交通厅,不分配使用。
第十三条 养路费专款用于县级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养路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截留、挤占、挪用养路费的,依法给予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威海市交通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各县级市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