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区分不同类型分别适用法律”的审理医疗侵权赔偿案件的原则(第二部分)/杨小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0:30:26   浏览:90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评“区分不同类型分别适用法律”的审理医疗侵权赔偿案件的原则(第二部分)
?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答记者问》读后感

杨小欣


目次
三《条例》限制赔偿政策的事实根据论?答记者问见解的问题性
(一)“特殊立法政策”的内容和事实根据
(二)“特殊立法政策”的事实根据论的问题性
(三) 对其他相关问题的评论
四 放弃现行法律适用原则的必要性和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代替方案
(一) 放弃“区分不同案件分别适用法律”原则的必要性
(二) 解决医疗侵权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代替方案
结论

三 《条例》限制赔偿政策的事实根据论?答记者问见解的问题性[44]
如前所述,答记着问强调, 条例“体现了国家对医疗事故处理及其损害赔偿的特殊立法政策”。那么, 答记者问所说的特殊立法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呢? 在损害赔偿问题的处理上, 条例所体现的立法政策与民法通则所体现的立法政策有什么不同呢? 条例所体现的特殊立法政策又是以什么事实为根据的呢? 被作为根据的那些“事实”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呢? 即便符合客观现实, 以这些事实为根据, 是否能够证明条例对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限制性规定具有政策上的合理性呢? 这些就是本节要检讨的问题。
(一) 条例所体现的特殊立法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的事实根据
条例第1条规定,制定条例的目的是“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条例起草者卫生部的汇报指出, 修改办法的经济补偿制度的原则是“既要使受损害的患者得到合理赔偿,也要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45]。答记者问的表述与卫生部汇报的见解基本相同, 但更为直截了当。它指出, 条例之所以要对赔偿金额作出限制, 就是“为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换言之, 如果不对医疗事故的赔偿范围和标准作出现行条例所作出的限制, 如果法院对医疗事故引起的赔偿案件适用体现了实际赔偿原则的民法通则的规定, 那么, 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46]。由此可见, 答记者问所强调的特殊立法政策的“特殊”之处, 亦即在赔偿政策上条例与民法通则的不同之处,在于条例以保障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这一公共利益来限制患者或其遗属原本根据民法通则所体现的实际赔偿原则所可能得到的赔偿这一个别利益。笔者在此将该政策简称为“公益限制赔偿政策”。
根据答记者问的说明, 条例所体现的公益限制赔偿政策是以下述被政策制定者所认定的四项事实为根据的。① 医疗行为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② 我国医疗行业具有公共福利性, ③ 我国医疗机构的承受能力有限, ④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照条例起草者卫生部的汇报可以发现, 答记者问所提出的事实根据论,除了其中的第①项似乎是答记者问自己的看法(笔者不知道卫生部是否在其他正式场合表达过这样的见解)以外,基本上反映了卫生部在汇报中所表达的见解[47]。
以下, 笔者对“公益限制赔偿政策”的事实根据论进行分析和评论。
(二) “公益限制赔偿政策”的事实根据论的问题性
1. 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不能说明条例限制赔偿的正当性。
答记者问没有说明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与限制赔偿到底有何关系。笔者在此姑且作出两种推测[48],然后分别加以评论。
(1) 答记者问也许是想说: 高风险性这一客观因素的存在, 降低了过失这一医疗侵权的主观因素在赔偿责任构成中的意义。人们应当承认以下两个事实, ① 在医疗过程中, 即使医务人员充分履行了注意义务, 也未必能够完全回避诊疗的失败及由此引起的患者人身损害的发生; ② 即使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行为方面确实存在过失, 损害后果的发生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与该项医疗行为固有的风险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 在设计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制度时, 应当考虑到医疗风险这一客观因素在损害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不应当把在客观上应当归因于医疗风险的那部分损失也算在医疗机构的头上。条例对赔偿数额作出限制反映了医疗事故损害与医疗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这一事实, 因此是合情合理的,是正当的。
笔者基于下述理由认为, 上述推论是不能成立的。① 医疗行为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一事实认定本身不能反映现实中的医疗行为与医疗风险的关系的多样性。现实情况是,医疗行为不仅种类极其繁多而且存在于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有的可能具有高度的风险( 比如确诊率极低的没有典型早期症状的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 成功率极低的涉及人体某一重要器官的复杂手术,对抢救患者生命虽然必要但严重副作用的发生可能性极高的急救措施),有的则可能几乎没有风险(比如在遵守操作规范的情况下的一般注射,常规检验,医疗器械消毒,药房配药,病房发药等)② 这种推论误解了医疗风险与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关系, 因而是根本说不通的。众所周知, 我国的医疗侵权责任制度实行过错责任原则, 而非严格责任原则。既然如此, 那么在医疗损害的发生被证明为与医疗过错和医疗风险(特指与医疗过错无关的风险)[49] 二者都有关系的场合, 医疗机构只应承担与其医疗过错在损害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医疗侵权法上, 风险因素与民事责任不是成正比而是成反比, 风险因素对损害的形成所起的作用越大, 医疗机构因其医疗过错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就越小。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不是增加而是可能减轻医疗机构民事责任的因素。只有在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的侵权领域, 高风险性才可能成为增加民事责任的因素。
(2) 答记者问也许是想说, 如果事先不通过制定法(比如条例)对赔偿范围和数额作出必要的限制, 那么医疗机构就会因害怕承担其不愿意承担或难以承担的高额赔偿责任而指示其医务人员以风险的有无或大小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标准,尽可能选择无风险或较小风险的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在治疗患者时就会缩手缩脚,不敢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而冒必要的风险, 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因此就可能得不到原本应当得到的医疗保障。所以, 条例限制赔偿标准,有助于调动医师救死扶伤的职业积极性, 最终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救治。笔者认为,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严重脱离实际的推论, 因而也是没有说服力的。① 在对赔偿数额不作限制(尤其是不作低标准限制), 实行实际赔偿原则的情况下,医师果真会从积极变为消极, 对患者该治的不治, 该救的不救, 该冒的险不敢冒吗? 限制了赔偿数额,医师果真就会因此而积极工作, 勇于担负起治病救人的重任吗? 这一推论符合医疗侵权的实际状况吗? 依笔者之见, 在适用民法通则的实际赔偿原则或赔偿标准高于条例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情况下, 医师未必会因害怕出差错•承担较高的赔偿责任而该治的不敢治, 该救的不敢救, 该冒的险不敢冒。因为在许多场合, 采取这种消极回避态度反而会导致医疗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所构成的侵权。不仅如此, 因为这种消极态度可能具有放任的性质, 因而在其导致的侵权的违法性程度上也许比工作马虎或医术不良所引起的延误诊疗致人损害的侵权更为严重。② 医疗的宗旨是治病救人, 因而是不考虑风险违规乱干不行, 顾忌风险违规不干也不行的典型行业。医师必须遵循诊疗规范,充分履行注意义务,尽善管理。③ 限制或降低赔偿标准, 就算可能有调动医师积极性减少消极行医的效果, 也免不了产生降低医师的责任感, 纵容违规乱干的严重副作用。④ 按照风险论的逻辑, 条例规定的赔偿制度还不如办法规定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制度; 对广大患者而言, 他们的生命健康利益获得医疗保障的程度在条例时代反而会降低, 因为医务人员的救死扶伤的积极性由于条例( 较之办法)加重医疗事故赔偿责任而降低了。
2. 即使我国医疗行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质, 以此为据限制赔偿也是根本没有说服力的。
答记者问没有(卫生部汇报也没有)具体说明我国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有何含意, 更未具体说明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与条例的限制赔偿政策之间有何关系。笔者在此参考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和一些文章中的议论[50], 分别对这两个问题的内容作出以下的推测。
(1) 我国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公立医疗机构,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公益事业单位,它们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对患者而言, 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质。② 政府对公共医疗事业的财政投入将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为公共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从而为广大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税收优惠和合理补助的政策,为这些机构的福利性医疗服务提供了一定的支持。③ 政府为了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福利, 减轻患者个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在城镇为职工建立作为社会保障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在农村推行和资助合作医疗制度, 邦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在当地也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④ 政府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负担能力, 对医药品市场价格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适当的控制。
(2) 医疗行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这一事实, 决定了因医疗事故而发生的医患之间的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的特点。① 它是在非自愿( 公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在法律上有义务向需要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的并且是非完全等价( 公共医疗服务的提供不以完全的等价有偿为原则 ) 的基础上进行利益交换( 患者仍需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 的当事者之间发生的赔偿关系, 不同于在完全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进行利益交换的当事人即通常的民事活动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赔偿关系。② 它是提供医疗服务利益的医疗机构和接受医疗服务利益的患者之间因前者的利益提供行为发生错误导致后者受到损失而引起的赔偿关系, 换言之, 是好心人办错事引起的赔偿关系, 不同于通常的侵犯他人合法权利所引起的赔偿关系。③ 它在事实上又是以作为公共医疗的投资者的政府为第三人( 赔偿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政府投资的效益,而且可能使政府投资本身受到损失)同时以利用该医疗机构的广大患者为第三人( 赔偿问题可能影响到该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从而影响到利用该医疗机构的广大患者的利益)的赔偿关系, 不同于仅仅涉及当事者双方利益或至多涉及特定私人第三者利益的赔偿关系。
(3) 正是因为医疗行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这一事实决定了因医疗事故而引起的医患之间的赔偿关系具有不同于通常的债务不履行或通常的侵权所引起的赔偿关系的特征, 所以条例起草者才将该事实作为调整这种赔偿关系的特殊政策的依据之一。如果不考虑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 如果不以该事实为依据制定特殊的赔偿政策, 而是完全根据或照搬民法通则所体现的实际赔偿原则, 那么, 医疗事故赔偿的结果, 不仅对于赔偿义务人医疗机构可能是不公正或不公平的, 而且会使国家利益和广大患者群众的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笔者认为, 上述见解(假定确实存在), 根本不能说明条例限制赔偿政策的合理性。
(1) 答记者问在论证限制赔偿政策具有合理性时, 只提“我国医疗行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这一“事实”,不提我国的医疗行业和医疗服务在相当范围和相当程度上已经市场化和商品化, 我国的绝大多数公民还得不到医疗费负担方面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这两个有目共睹的现实。这种论法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我国医疗行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这一事实认定,本身就是非常片面的; 这一“事实”作为答记者问所支持的条例限制赔偿政策的前提之一, 本身就是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成立的。
① 众所周知, 在条例起草和出台之时, 更不用说在答记者问发表之时, 我国的医疗行业已经在相当范围内和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第一, 从我国医疗行业的主体来看, 被官方文件定性为“非营利性公益事业”[51] 单位的公立医疗机构,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确实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 据说因其价格受到政府的控制, 所以对接受该服务的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福利性。但是,在我国的医疗行业, 非公立的完全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早已出现, 其数量以及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所占有的市场分额均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民间资本或外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各种形式的合资经营也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它们扩大了完全商品化的医疗服务市场。由于它们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在价格上是放开的, 所以对接受其服务的患者而言, 没有福利性 ( 除非将来有一天把这类医疗服务也纳入作为社会保障的医疗保险的范围)。此外, 只有非营利性公立医疗机构才是中央或地方财政投入及有关的财税优惠政策的实施对象。营利性医疗机构当然是自筹资金、完全自负盈亏的企业[52] 。第二, 从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的价格来看, 首先, 公立医疗机构配售给患者的药品和消耗性材料的价格往往高于或明显高于市场零售价(换言之,实际上往往高于或明显高于医院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总和), 具有明显的营利性(据说其目的在于“以药养医”); 尽管医疗机构所采购的一定范围的药品的市场价格受到政府价格政策的控制(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方式), 但这种控制是为了保证基本医药商品的质价相符, 防止生产或销售企业设定虚高价格 (明显高于生产经营成本和合理利润的总和的价格即暴利价格) 谋取不适当的高额利润[53]。因此这种政府控制价格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价格有本质的不同, 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即所谓“低价”, 而是比较合理的市场价格。所以, 这种价格控制, 虽然有利于消费者或患者正当利益的保障, 但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福利性。其次, 基本诊疗服务项目( 比如普通门诊和急诊; 一定范围的检验和手术; 普通病房等一定范围的医疗设施及设备的利用)的价格,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价格政策的控制, 因而也许可以被认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福利性, 但具有明显的收益性或营利性( 即所谓创收 )的医保对象外的五花八门的高收费医疗服务( 比如高级专家门诊、特约诊疗卡服务、特需病房、外宾病房等)在较高等级的许多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中早已出现并有扩大的趋势。此外, 在许多医疗机构中, 原本属于护理业务范围内的一部分工作也已经由完全按市场价格向患者收费的护工服务所替代。所以, 被官方定性为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的公立医疗机构,在事实上正在愈益广泛地向患者提供没有福利性的甚至完全收益性或营利性的医疗服务。
② 从患者负担医疗费用的情况来看,第一, 加入了基本医保的患者,一般除了必须自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外,还须支付超出其医保限额的医疗费用。他们选择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保对象外的医疗服务,或选择定点医保医疗机构以外的医疗机构(包括营利性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因而完全自付医疗费的情况并不少见。同样是享受医保的患者,其享受医保的程度即自付医疗费占实际医疗费的比例可能不同; 符合特殊条件的一小部分患者,则可能基本上或完全免付远远大于一般医保患者所能免付的范围的医疗费[54]。第二, 更为重要的事实是, 我国所建立的社会基本医保制度,不是以全体居民为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比如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而是仅仅以城镇的职工(城镇中的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本人为对象的医保制度[55],加入者的人数至今还不满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56]。换言之, 我国城镇的相当数量的居民和农村的所有居民是不能享受基本医保的(即完全自费的或几乎完全自费的)社会群体(除非加入了商业医保,但商业医保不具有福利性)。政府虽然已决定在农村建立由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且不说这一制度才刚刚开始进行个别的试点(更不用说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设施也不存在),就是全面铺开,它为广大农村居民所可能提供的医疗保障的程度也是极其微薄的[57]。要言之, 答记者问和卫生部汇报所强调的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居民来说, 即使在某种意义上(比如公立医疗机构的部分诊疗服务的价格受到政府的控制)也许可以被理解为存在,也只是非常有限的,微不足道的。
笔者之所以强调上述两个方面的事实, 并非为了批评现行的医疗福利政策, 而仅仅是为了指出以下两个多样性的存在。第一个多样性是医疗行业或医疗服务与医疗福利的关系的多样性。医疗行业既存在福利因素又存在非福利因素, 既存在公益因素又存在营利因素; 有的医疗服务具有福利性,有的医疗服务则没有福利性; 有的医疗服务具有较高程度的福利性, 有的医疗服务只有较低程度的福利性。第二个多样性是患者与医疗福利政策的关系的多样性。有的患者能够享受较多的医疗福利, 有的患者则只能享受较少的医疗福利, 有的患者则完全不能享受医疗福利; 能够享受医疗福利的患者既有可能选择具有福利性的医疗服务, 也有可能选择没有福利性的医疗服务; 享受基本医保的不同患者所享受的医保利益又可能存在种种差别甚至是巨大的差别。据此, 我们应当承认, 支持医疗事故赔偿限制政策的公共福利论无视这两个方面的多样性, 严重脱离了现实, 因而没有充分的说服力。
(2) 即使医疗行业所具有的公共福利性能够成为限制福利性医疗服务享受者的医疗事故赔偿请求权的正当理由之一, 现行条例关于医疗事故赔偿的规定, 由于没有反映以上笔者所指出的患者与医疗福利政策的关系的多样性这一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 所以它不仅违反了条例起草者卫生部所主张的公共福利论的逻辑, 而且从公共福利论的观点看, 它又是显失公正和公平的。
① 根据公共福利论的逻辑, 条例原本应当将患者所接受的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服务与医疗福利的关系(即是否具有福利性, 具有多少程度的福利性)作为确定医疗事故的具体赔偿数额的考虑因素之一, 原本应当采取赔偿数额与自费程度成正比•与福利程度成反比的原则,使得自费程度较低的被害人较之自费程度较高的被害人,部分自费的被害人较之完全自费的被害人,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获得较低比例的赔偿数额。换言之, 使后者能够获得较高比例的赔偿数额。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条例竟然没有作出这样的规定(条例仅将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作为确定具体赔偿金额时应当考虑的因素(第49条第1款))。
② 公正性是良好的法律制度的基本标准之一。如果答记者问和卫生部汇报所主张的公共福利论, 从所谓“患者能够获得的赔偿数额与该患者自付的医疗费用应当实现某种程度的等价性”的观点看, 确实还带有那么点“公正性或公平性”的意味的话, 那么, 卫生部在以我国医疗具有公共福利性为事实根据之一设计医疗事故的赔偿制度时, 就应当充分注意患者与医疗服务福利性的关系的多样性, 所设计的赔偿制度就应当能够保证各个医疗事故的被害患者都有可能按照所谓“等价性”原则获得相应数额的赔偿。很可惜, 现行条例的赔偿规定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的一刀切的错误。说的极端一点, 它使得医疗费用自付率百分之百的患者,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只能获得医疗费用自付率几乎接近于零的患者所能够获得的赔偿数额。
③ 从立法技术论上看, 卫生部的失误在于, 她将医疗服务的福利性这个因案而异•极具多样化和个别化的事实,因而只能在各个案件的处理或裁判时才可能确定的事实,当作她在制定统一适用的赔偿标准时所依据的事实即所谓“立法事实”(具有一般性或唯一性并且在立法之时能够确定或预见的事实)。卫生部显然没有分清什么样的事实属于立法事实,可以被选择作为立法的依据, 什么样的事实不属于立法事实, 因而不应当被作为立法的依据,只能被选择作为法的实施机关在将法规范适用于特定案件时认定或考虑的事实。混淆二者,是立法上的大忌。如果将后者作为前者加以利用而不是作为一个因素或情节指示法的实施机关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加以认定或考虑, 那么,制定出来的法就不仅会因其事实根据的不可靠而可能成为脱离实际的有片面性的法, 而且在其适用中可能成为不公正的法。如前所述,为了避免条例制定的赔偿标准在适用中引起明显的不公正后果, 卫生部原本(如果她认为在政策上确实有此必要的话)应当将涉及福利性的问题作为医疗事故处理机关在具体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同医疗事故等级等因素一起,在条例第49条第1款中加以规定。
(3) 即使我国医疗行业具有相当高度的、相当广泛的、对不同的患者而言相当均等的福利性( 比如达到了日本或一些欧州国家的程度), 以其为据限制医疗事故赔偿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① 生命健康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 理所当然地受到现行宪法和一系列相关法律的保护。充分保障这一权利, 建立具有适当程度的公共福利性的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使每一位居民, 不论其经济能力如何, 都能得到相当质量的必要的医疗服务, 是政府在宪法上的责任。我国医疗行业保留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公共福利性,政府从财政上给予医疗事业必要的支持, 应当被理解为是人民权利的要求, 是政府对其宪法责任的履行, 而不应当被看成是政府对人民的恩惠。财政对医疗事业的投入, 并非来自政府自己的腰包, 而是人民自己创造的财富。在笔者看来, 以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为理由的医疗事故赔偿限制论, 似乎缺少人民的宪法权利和政府的宪法义务这一基本的宪法意识,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看成是政府通过医疗机构的服务对百姓患者实施的恩惠。
② 如果说社会福利在有些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美国)的一个时期内, 曾被仅仅视为国家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特殊照顾或恩惠(不是被视为福利享受者的法律上的权利)的话, 那么就应当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它当然应当被首先理解为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我国只要还坚持宣告自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就必须坚持这种理解。以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为理由的医疗事故赔偿限制论, 似乎缺少鲜明的社会主义观念,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医疗福利仅仅理解为政府所采取的一种爱民利民政策。
③ 任何社会福利政策,只有获得了完全意义上的法律保障才可能真正为人民带来切实可靠的福利。笔者在此所说的完全意义上的法律保障是指,不仅福利的提供要有法律保障, 而且在福利的享受者因福利的具体提供者的过错而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也要有充分的法律救济的保障。 否则, 提供福利的法律保障就失去了充分的现实意义, 人民享受的福利就只能是残缺不全的福利。以医疗行业的公共福利性为理由的医疗事故赔偿限制论, 似乎缺少全面法律保障的观点, 它弱化了法律救济的机能, 使本来就程度很低•范围很窄的医疗福利退化为残缺不全的福利。
④ 治病救人是医疗行业的根本宗旨, 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关爱患者、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和法定义务(执业医师法第3条,第22条)。患者托付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是他们作为人的最为宝贵的健康和生命的命运。医疗事故恰恰是起因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违规失职, 恰恰是背离了患者的期待和信赖, 恰恰是危害了患者的健康或生命。对性质在总体上如此严重的侵权损害, 如果认为有必要设定赔偿的范围或标准的话, 毫无疑问, 至少不应当在范围上小于、在标准上低于其它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医疗事故赔偿限制论怎么会如此的“理性”, 理性到无视医疗事故侵权在总体上的严重性质, 理性到搬出诸如医疗的公共福利性、医疗服务的不等价性之类的似是而非的理论( 无论是土产的还是进口的)。这些理论又怎么能够证明限制医疗事故赔偿的合理性或正当性呢?
⑤ 政府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设立者和投资者, 应当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承担监督责任, 当这些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时, 应当至少在其投资范围内对医疗事故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尽管未必需要以政府的名义)[58]。以减少政府投资损失, 保证投资效益不受影响为理由的赔偿限制论, 在客观上否定了(至少是部分否定了)作为设立者和投资者的政府所应当承担的监督责任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医疗事故损害的事实上的赔偿责任。从实际赔偿原则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政府强化对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 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投资效益的观点看, 限制赔偿论,与其说是有利于保障政府投资效益, 还不如说是可能损害这种效益, 损害政府兴办公共医疗事业的宗旨。
⑥ 按照公共福利论的逻辑, 所有受到国家财政支持或在价格上受到政府控制的因而被认为具有一定公共福利性质的事业( 义务教育或公立教育、消防、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等), 在其因业务过错导致利用者人身损害时, 都应当以福利性为由, 以较低的标准限制其赔偿责任;所有由国家财政负担的、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国家行政管理活动( 社会治安、防灾救灾、交通管理、疫情监控等等), 由于担当的行政机关的过错导致人身损害发生或人身损害的扩大时, 都应当以免费服务为由, 免除其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 )。
(4) 笔者推测, 在医疗事故赔偿问题上的公共福利论也许对我国民法通则,尤其是对其中体现了实际赔偿原则的关于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的适用范围存在严重的误解。大概在公共福利论看来, 民法通则关于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只应当适用于以“等价有偿”为原则的民事活动领域中发生的损害赔偿案件。其理由也许是, 民法通则的总则将“等价有偿”规定为民事活动的原则之一(第4条), 而总则的规定对各类民事责任的规定具有指导意义, 所以在解释各类民事责任的规定的含意(包括适用范围)时应当以总则规定的等价有偿原则为根据。笔者认为, 这些也许存在的见解是似是而非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5号),我部会同有
关部门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国家药品目录》),现印发各地,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国家药品目录》,是加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药品目录》,同时积
极做好本省(区、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调整和实施工作。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可参考目前执行的公费、劳保医疗用药范围以及当地疾病谱和用药习惯,对《国家药品目录》中的乙类药品进行调整。增加和减少的乙类药品品种数之和应控制在全部乙类药品总数的15%以内。调整药品目录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专家组,充分征求财政、卫生、药品监督、中医药和价格管理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遴选办法。乙类药品调整部分应报我部审核。在调整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名目向药品生产和经销企业收取费用。严禁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调整的药品名称要
注明剂型,西药采用通用名,中成药采用国家药典或部颁标准规定的正式品名,不得使用或标注商品名。对《国家药品目录》中的民族药及其他符合国家药典标准或部颁标准的民族药品,可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及用药习惯,遴选纳入本地药品目录,纳入数量不受乙类药品调整比例的限制。
乙类药品的调整工作应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并报我部备案。
三、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地区要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目录》和本省(区、市)调整公布的药品目录。对本省(区、市)药品目录中的乙类药品,应根据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和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给付办法和标准;对国家和省(区、市)明确规定限制使用范围的药品,应
分别作出限制适应症或医疗机构、医师级别或科别的规定。对于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制剂,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充分征求卫生、中医药、药品监督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制定限于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医院制剂目录
和给付比例,并报省级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保障职工的基本用药需求,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支出。要做好药品使用和费用支付的日常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反映并认真解决《国家药品目录》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重要情况应及时报告我部。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一、西药部分
-----------------------------------------------------------
| | | 药品名称 | |限制使|
| 分类 | 编号 |-----------------------------------| 剂型 | |
| |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用范围|
|---------------------------------------------------------|
|1 抗微生物药 |
|---------------------------------------------------------|
| 1.1 抗生素类抗感染药 |
|---------------------------------------------------------|
| 1.1.1 青霉素类 |
|---------------------------------------------------------|
| 甲类 |
|---------------------------------------------------------|
| | 1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Amoxicillin |片剂、胶囊剂 | |
|----|----|----------------|------------------|-------|---|
| | 2 |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 |Ampicill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3 |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 |Oxacill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4 |氯唑西林钠(邻氯青霉素) |Cloxacill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5 |青霉素〔钠盐,钾盐〕 |Benzylpenicillin [Sodium, Potassium]|注射剂 | |
|----|----|----------------|------------------|-------|---|
| | | |Phenoxymethylpenicillin | | |
| | 6 |青霉素V钾 | |片剂、颗粒剂 | |
| | | |Potassium | | |
|---------------------------------------------------------|
| 乙类 |
|---------------------------------------------------------|
| | 7 |阿洛西林钠(苯咪唑青霉素) |Azlocill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 | |Amoxicillin and | | |
| | 8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片剂 | * |
| | | |Clavulanate Potassium | | |
|----|----|----------------|------------------|-------|---|

| | | |Amoxicillin Sodium and | | |
| | 9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 |注射剂 | * |
| | | |Clavulanate Potassium | | |
|----|----|----------------|------------------|-------|---|
| | | |Ticarcillin Sodium and | | |
| | 10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 |注射剂 | * |
| | | |Clavulanate Potassium | | |
|----|----|----------------|------------------|-------|---|
| | | |Ampicillin Sodium and | | |
| | 11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 |注射剂 | * |
| | | |Sulbactam Sodium | | |
|----|----|----------------|------------------|-------|---|
| | 12 |苄星青霉素 |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注射剂 | |
|----|----|----------------|------------------|-------|---|
| | 13 |氯唑西林钠(邻氯青霉素) |Cloxacillin Sodium |颗粒剂 | |
|----|----|----------------|------------------|-------|---|
| | 14 |美洛西林钠 |Mezlocill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 15 |哌拉西林钠 |Piperacill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16 |普鲁卡因青霉素 |Procaine Benzylpenicillin |注射剂 | |
|---------------------------------------------------------|
| 1.1.2 头孢菌素及碳青酶烯类 |
|---------------------------------------------------------|

| 甲类 |
|---------------------------------------------------------|
| | | | |片剂、胶囊剂、| |
| | 17 |头孢氨苄 |Cefalexin | | |
| | | | |颗粒剂 | |
|----|----|----------------|------------------|-------|---|
| | 18 |头孢拉定 |Cefradine |片剂、胶囊剂 | |
|----|----|----------------|------------------|-------|---|
| | 19 |头孢噻肟钠 |Cefotaxime Sodium |注射剂 | |
|----|----|----------------|------------------|-------|---|
| | 20 |头孢唑林钠 |Cefazolin Sodium |注射剂 | |
|---------------------------------------------------------|
| 乙类 |
|---------------------------------------------------------|
| | 21 |氨曲南 |Aztreonam |注射剂 | * |
|----|----|----------------|------------------|-------|---|
| | 22 |头孢氨苄 |Cefalexin |缓释片剂 | |
|----|----|----------------|------------------|-------|---|
| | 23 |头孢呋辛 |Cefuroxime |片剂 | * |
|----|----|----------------|------------------|-------|---|
| | 24 |头孢呋辛钠 |Cefuroxime Sodium |注射剂 | * |
|----|----|----------------|------------------|-------|---|
| | | | |片剂、胶囊剂、| |
| | 25 |头孢克洛 |Cefaclor | | * |
| | | | |颗粒剂 | |
|----|----|----------------|------------------|-------|---|
| | 26 |头孢美唑钠 |Cefmetazole Sodium |注射剂 | * |
|----|----|----------------|------------------|-------|---|
| | 27 |头孢哌酮钠 |Cefoperazone Sodium |注射剂 | |
-----------------------------------------------------------

续表
-----------------------------------------------------------
| | | 药品名称 | |限制使|
| 分类 | 编号 |-----------------------------------| 剂型 | |
| |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用范围|
|----|----|----------------|------------------|-------|---|
| | | |Cefoperazone Sodium | | |
| | 2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 |注射剂 | * |
| | | |and Sulbactam Sodium | | |
|----|----|----------------|------------------|-------|---|
| | | | |片剂、胶囊剂、| |
| | 29 |头孢羟氨苄 |Cefadroxil | | * |
| | | | |颗粒剂 | |
|----|----|----------------|------------------|-------|---|
| | 30 |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 |Ceftriaxone Sodium |注射剂 | * |
|----|----|----------------|------------------|-------|---|
| | 31 |头孢他啶 |Ceftazidime |注射剂 | * |
|----|----|----------------|------------------|-------|---|
| | 32 |头孢西丁钠 |Cefoxit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 33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1.1.3 氨基糖苷类 |
|---------------------------------------------------------|
| 甲类 |
|---------------------------------------------------------|
| | |硫酸阿米卡星 | | | |
| | 34 | |Amikacin Sulfate |注射剂 | |
| | |(丁胺卡那霉素) | | | |
|----|----|----------------|------------------|-------|---|
| | 35 |硫酸庆大霉素 |Gentamicin Sulfate |注射剂 | |
|---------------------------------------------------------|

| 乙类 |
|---------------------------------------------------------|
| | 36 |硫酸奈替米星 |Netilmicin Sulfate |注射剂 | * |
|----|----|----------------|------------------|-------|---|
| | 37 |硫酸庆大霉素 |Gentamycin Sulfate |片剂、胶囊剂 | |
|----|----|----------------|------------------|-------|---|
| | 38 |硫酸依替米星 |Etimicin Sulfate |注射剂 | * |
|----|----|----------------|------------------|-------|---|
| | 39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注射剂 | * |
|----|----|----------------|------------------|-------|---|
| | 40 |盐酸大观霉素 |Spectinomycin Hydrochloride |注射剂 | * |
|---------------------------------------------------------|
| 1.1.4 酰胺醇类 |
|---------------------------------------------------------|

| 甲类 |
|---------------------------------------------------------|
| | 41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注射剂 | |
|---------------------------------------------------------|
| 1.1.5 四环素类 |
|---------------------------------------------------------|
| 甲类 |
|---------------------------------------------------------|
| | 42 |盐酸四环素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片剂 | |
|----|----|----------------|------------------|-------|---|
| | |盐酸多西环素 | | | |
| | 43 | |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 |片剂、胶囊剂 | |
| | |(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 | | | |
|---------------------------------------------------------|

| 乙类 |
|---------------------------------------------------------|
| | 44 |盐酸土霉素 |Oxy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片剂 | |
|----|----|----------------|------------------|-------|---|
| | | | |片剂、胶囊剂、| |
| | 45 |盐酸米诺环素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 | * |
| | | | |颗粒剂 | |
|---------------------------------------------------------|
| 1.1.6 大环内酯类 |
|---------------------------------------------------------|
| 甲类 |
|---------------------------------------------------------|
| | 46 |红霉素 |Erythromycin |片剂、胶囊剂 | |
|----|----|----------------|------------------|-------|---|
| | 47 |红霉素 |Erythromycin |注射剂 | |
|---------------------------------------------------------|

| 乙类 |
|---------------------------------------------------------|
| | | | |颗粒剂、片剂、| |
| | 48 |琥乙红霉素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 | |
| | | | |胶囊剂 | |
|----|----|----------------|------------------|-------|---|
| | | | |胶囊剂、片剂、| |
| | 49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 | * |
| | | | |颗粒剂 | |
|----|----|----------------|------------------|-------|---|
| | 50 |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 |片剂、胶囊剂 | |
|----|----|----------------|------------------|-------|---|
| | 51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片剂 | * |
|----|----|----------------|------------------|-------|---|
| | 52 |吉他霉素 |Kitasamycin |注射剂 | |
|---------------------------------------------------------|
| 1.1.7 其他 |
|---------------------------------------------------------|
| 甲类 |
|---------------------------------------------------------|
| | 53 |盐酸林可霉素 |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注射剂 | |
-----------------------------------------------------------

续表
---------------------------------------------------------
| | | 药 品 名 称 | |限制使|
| 分类 | 编号 |----------------------------------| 剂型 | |
| | | 中 文 名 称 | 英 文 名 称 | |用范围|
|-------------------------------------------------------|
| 乙类 |
|-------------------------------------------------------|
| | 54 |盐酸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Clindamycin Hydrochloride |胶囊剂 | |
|----|----|--------------|-------------------|------|---|
| | 55 |盐酸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Clindamycin Hydrochloride |注射剂 | |
|----|----|--------------|-------------------|------|---|
| | 56 |磷霉素钠 |Fosfomycin Sodium |注射剂 | |
|----|----|--------------|-------------------|------|---|
| | 57 |硫酸多黏菌素 |Polymyxin Sulfate |片剂 | |
|----|----|--------------|-------------------|------|---|
| | 58 |硫酸多黏菌素 |Polymyxin Sulfate |注射剂 | |
|----|----|--------------|-------------------|------|---|
| | 59 |盐酸林可霉素 |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片剂、胶囊剂| |
|----|----|--------------|-------------------|------|---|
| | 60 |盐酸林可霉素 |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栓剂 | |
|----|----|--------------|-------------------|------|---|
| | 61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Norvancomycin Hydrochloride |注射剂 | * |
|----|----|--------------|-------------------|------|---|
| | 62 |盐酸万古霉素 |Vancomycin Hydrochloride |注射剂 | * |
|-------------------------------------------------------|

| 1.2 合成抗菌药 |
|-------------------------------------------------------|
| 1.2.1 磺胺类药 |
|-------------------------------------------------------|
| 甲类 |
|-------------------------------------------------------|
| | 63 |复方磺胺甲■唑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片剂、胶囊剂| |
|----|----|--------------|-------------------|------|---|
| | 64 |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片剂、胶囊剂| |
|----|----|--------------|-------------------|------|---|
| | 65 |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注射剂 | |
|-------------------------------------------------------|

| 乙类 |
|-------------------------------------------------------|
| | 66 |复方磺胺甲■唑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注射剂 | |
|----|----|--------------|-------------------|------|---|
| | 67 |磺胺嘧啶锌 |Sulfadiazine Zinc |粉剂、软膏剂| |
|----|----|--------------|-------------------|------|---|
| | 68 |磺胺嘧啶银 |Sulfadiazine Silver |粉剂、软膏剂| |
|----|----|--------------|-------------------|------|---|
| | 69 |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 |Trimethoprim |片剂 | |
|----|----|--------------|-------------------|------|---|
| | 70 |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 |Trimethoprim |注射剂 | |
|----|----|--------------|-------------------|------|---|
| | | |Sulfamethoxazole, Sulfadiazine and | | |
| | 71 |联磺甲氧苄啶 | |片剂 | |
| | | |Trimethoprim | | |
|-------------------------------------------------------|
| 1.2.2 喹诺酮类 |
|-------------------------------------------------------|

| 甲类 |
|-------------------------------------------------------|
| | |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 | |
| | 72 |环丙沙星〔盐酸盐,乳酸盐〕 | |注射剂 | |
| | | |Lactate] | | |
|----|----|--------------|-------------------|------|---|
| | 73 |诺氟沙星(氟哌酸) |Norfloxacin |片剂、胶囊剂| |
|----|----|--------------|-------------------|------|---|
| | 74 |氧氟沙星(氟嗪酸) |Ofloxacin |注射剂 | |
|-------------------------------------------------------|

| 乙类 |
|-------------------------------------------------------|
| | 75 |吡哌酸 |Pipemidic Acid |片剂、胶囊剂| |
|----|----|--------------|-------------------|------|---|
| | 76 |盐酸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片剂、胶囊剂| |
|----|----|--------------|-------------------|------|---|
| | 77 |甲磺酸培氟沙星 |Pefloxacin Mesilate |注射剂 | |
|----|----|--------------|-------------------|------|---|
| | 78 |盐酸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Hydrochloride |片剂、胶囊剂| |
|----|----|--------------|-------------------|------|---|
| | 79 |盐酸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Hydrochloride |注射剂 | |
|----|----|--------------|-------------------|------|---|
| | 80 |氧氟沙星(氟嗪酸) |Ofloxacin |片剂、胶囊剂| |
|----|----|--------------|-------------------|------|---|
| | 81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片剂 | * |
|----|----|--------------|-------------------|------|---|
| | 82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注射剂 | * |
|-------------------------------------------------------|
| 1.2.3 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 |
|-------------------------------------------------------|
| 甲类 |
|-------------------------------------------------------|
| | 83 |甲硝唑 |Metronidazole |片剂、胶囊剂| |
|----|----|--------------|-------------------|------|---|
| | 84 |甲硝唑 |Metronidazole |注射剂 | |
---------------------------------------------------------

续表
---------------------------------------------------------
| | | 药 品 名 称 | |限制使|
| 分类 | 编号 |----------------------------------| 剂型 | |
| | | 中 文 名 称 | 英 文 名 称 | |用范围|
|-------------------------------------------------------|
| 1.2.4 硝基呋喃类 |
|-------------------------------------------------------|
| 甲类 |
|-------------------------------------------------------|
| | 85 |呋喃妥因(呋喃坦啶) |Nitrofurantoin |片剂、胶囊剂| |
|----|----|--------------|-------------------|------|---|
| | 86 |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Nifurazolidone |片剂 | |
|-------------------------------------------------------|
| 1.3 其他 |
|-------------------------------------------------------|
| 甲类 |
|-------------------------------------------------------|
| | 87 |乌洛托品 |Methenamine |片剂 | |
|----|----|--------------|-------------------|------|---|
| | 88 |盐酸小檗碱(黄连素)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片剂 | |
|-------------------------------------------------------|

| 1.4 抗分枝杆菌类药 |
|-------------------------------------------------------|
| 1.4.1 抗结核病药 |
|-------------------------------------------------------|
| 甲类 |
|-------------------------------------------------------|
| | 89 |对氨基水杨酸钠 |Sodium Aminosalicylate |片剂 | |
|----|----|--------------|-------------------|------|---|
| | 90 |利福平 |Rifampicin |胶囊剂 | |
|----|----|--------------|-------------------|------|---|
| | 91 |硫酸链霉素 |Streptomycin Sulfate |注射剂 | |
|----|----|--------------|-------------------|------|---|
| | 92 |盐酸乙胺丁醇 |Ethambutol Hydrochloride |片剂、胶囊剂| |
|----|----|--------------|-------------------|------|---|
| | 93 |异烟肼(雷米封) |Isoniazid |片剂 | |
|----|----|--------------|-------------------|------|---|
| | 94 |异烟肼(雷米封) |Isoniazid |注射剂 | |
|-------------------------------------------------------|

| 乙类 |
|-------------------------------------------------------|
| | 95 |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 |片剂、胶囊剂| |
|----|----|--------------|-------------------|------|---|
| | 96 |丙硫异烟胺 |Protionamide |片剂 | |
|----|----|--------------|-------------------|------|---|
| | 97 |对氨基水杨酸钠 |Sodium Aminosalicylate |注射剂 | |
|----|----|--------------|-------------------|------|---|
| | 98 |利福喷汀 |Rifapentine |片剂、胶囊剂| |
|----|----|--------------|-------------------|------|---|
| | 99 |异烟肼/利福平 |Isoniazid and Rifampicin |片剂 | * |
|----|----|--------------|-------------------|------|---|
| | | |Isoniazid and Rifampicin and | | |
| |100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 |片剂 | * |
| | | |Pyrazinamide | | |
|-------------------------------------------------------|

| 1.4.2 抗麻风病药 |
|-------------------------------------------------------|
| 甲类 |
|-------------------------------------------------------|
| |101 |氨苯砜 |Dapsone |片剂 | |
|----|----|--------------|-------------------|------|---|
| |102 |醋氨苯砜 |Acedapsone |注射剂 | |
|-------------------------------------------------------|
| 乙类 |
|-------------------------------------------------------|
| |103 |氯法齐明 |Clofazimine |胶囊剂 | |
|----|----|--------------|-------------------|------|---|
| |104 |沙利度胺 |Thalidomide |片剂 | |
|-------------------------------------------------------|
| 1.5 抗真菌药 |
|-------------------------------------------------------|
| 甲类 |
|-------------------------------------------------------|
| |105 |制霉素 |Nysfungin |片剂 | |
|-------------------------------------------------------|
| 乙类 |
|-------------------------------------------------------|
| |106 |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片剂、胶囊剂| |
|----|----|--------------|-------------------|------|---|
| |107 |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注射剂 | |
|----|----|--------------|-------------------|------|---|
| |108 |氟康唑 |Fluconazol |片剂、胶囊剂| * |
|----|----|--------------|-------------------|------|---|
| |109 |氟康唑 |Fluconazol |注射剂 | * |
---------------------------------------------------------

续表
-------------------------------------------------------
| | | 药品名称 | |限制使|
| 分类 | 编号 |---------------------------| 剂型 | |
| |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用范围|
|----|----|-----------|---------------|-----------|---|
| |110 |克霉唑 |Clotrimazole |片剂、胶囊剂 | * |
|----|----|-----------|---------------|-----------|---|
| |111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注射剂 | * |
|----|----|-----------|---------------|-----------|---|
| |112 |硝酸咪康唑 |Miconazole Dinitrate |片剂、胶囊剂 | |
|----|----|-----------|---------------|-----------|---|
| |113 |硝酸咪康唑 |Miconazole Dinitrate |注射剂 | |
|----|----|-----------|---------------|-----------|---|
| |114 |酮康唑 |Ketoconazole |片剂、胶囊剂 | |
|----|----|-----------|---------------|-----------|---|
| |115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片剂、胶囊剂 | * |
|-----------------------------------------------------|

| 1.6 抗病毒药 |
|-----------------------------------------------------|
| 甲类 |
|-----------------------------------------------------|
| |116 |阿昔洛韦 |Aciclovir |片剂、胶囊剂 | |
|----|----|-----------|---------------|-----------|---|
| |117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Ribavirin |片剂、胶囊剂 | |
|-----------------------------------------------------|
| 乙类 |
|-----------------------------------------------------|
| |118 |阿糖腺苷 |Vidarabine |注射剂 | |
|----|----|-----------|---------------|-----------|---|
| |119 |阿昔洛韦 |Aciclovir |注射剂 | |
|----|----|-----------|---------------|-----------|---|
| |120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Ribavirin |注射剂 | |
|-----------------------------------------------------|

《我国指纹技术评述》

关键词:指纹 鉴定

指纹,具有"人各不同,终生不变"的特性,可以作为人身识别的重要手段。因而它被全世界司法界公推为"物证之首",也是世界各国侦查部门查找和认定犯罪人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
侦查部门应用的指纹技术,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显现提取、检验鉴定、档案管理。
一、我国指纹检验鉴定技术是成熟的。
指纹的同一认定过程,是依据其乳突纹线细节特征的形态、位置、关系、角度和数量
的综合比较与评断来完成的。从鉴定理论上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对认定同一的2枚指
纹细节特征符合点数目作国明确规定,大多数确定为12点,最少的确定为8点,最多的达到16至17点。而我国指纹鉴定技术,从一开始就抛弃这种莫名其妙的机械定量法,采取了一种灵活而更实事求是的原则:质与量的结合或统一。在检验鉴定中,要把细节特征的数量同它在指纹中的总出现率、它所在指纹某区域中的出现率结合,进行综合评断。这一原则在几十年打击刑事犯罪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积极作用,并不断得到完善。80年代中期,我国辽宁省公安机关运用计算机对15000余枚指纹中全部细节特征进行了统计,多发特征"终点"与"结合"的平均出现率为43.96%,"起点"与"分歧"的平均出现率为35.73%;而其余五种细节特征的平均出现率均在5%以下,其中"小眼"的平均出现率为1·42%,"小桥"的平均出现率仅为0·6%。这一统计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了我国指纹鉴定的"质与量"结合理论。当然;这种统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
近几年,国际指纹学界对原来机械地规定指纹认定符合点数量的作法纷纷提出质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硬性规定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而逐渐趋向于"质与量"结合的理论。
在指纹检验鉴定的实践中,我国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复核与"会诊"制度,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如果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话,那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犯罪现场上遗留的残缺变形、模糊不清、少线和无细节特征等疑难指纹印痕的检验鉴定,需要更深入地开展实践摸索和经验总结,提高鉴定率和准确率。尤其是青年指纹工作者,要把老一辈几十年的经验精华吸收和继承下来,加以发展。
2、继续深入研究和扩充对现场遗留指纹的分析内容,相对准确地从遗留指纹分析作案人的身高、年龄、体态、性别以及疾病、职业等人身和其它特征,为侦查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线索。在这方面,一些指纹专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尚缺乏普及应用,以及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提高。
3、运用现代生物遗传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深入地研究探索指纹形态特征的遗传规律、指纹同一认定的质与量的具体科学标准,完善近代指纹学的理论基础。
4、随着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把检验鉴定工作向计算机识别发展,现代化手段
同专家鉴定结合,减轻人工劳动负担,提高检验效率。
二、指纹档案管理开始向自动化发展。
指纹档案管理按照“捺印一分析编码一归类储存一查询”的程序进行。分析编码的基本原则是:纹型详细分类+在规定区域内的纹线数量和细节特征,分别赋予一定的数码,构成指纹分析式。我国从1956年统一了全国十指纹编码方案后,各地都建起了指纹档案库,形成了健全的管理系统。在单指管理上,各地因地制宜,建起自己实用的分析方法和管理体系,在几十年刑侦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指纹存储量大大增加,原来的查询方法缓慢,加上流窜犯罪大幅度上升,指纹的异地查询工作极不适应需要。最为理想的是建起全国统一的编码方案和复盖全国的指纹查询网络。这就需要指纹档案管理向高自动化、高效率发展。从60年代起,新兴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指纹技术领域;到70年代,技术先进的国家已利用计算机管理指纹。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研究和引进计算机指纹自动化管理技术。
指纹的自动化管理分为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两种形式。半自动化是依据统一设计的指纹编码方案,由人工进行分析编码,输入计算机储存;查询时,也许人工对待查指纹进行分析编码,再由计算机查询。80年代中期,根据当时中国国情,我国公安系统研究设计了全国统一的单、十指通用的半自动化管理编码方案。但在运行中也发现,这套系统输入速度慢,且人工编码较复杂,难免出现误差,所以已不适应需要,必须研究推广全自动化管理系统。
指纹自动识别管理系统是将电子计算机图象识别技术应用于指纹分析、管理与查询比对的一种自动化装置。它能按预先设计的规范,自动读取指纹的纹线特征,进行分类编码储存,还可以对现场指纹进行分析与查询比对,配合专家进行指纹鉴定。它主要括五个方面系统:图象输入系统、图象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比对查询系统、输出与打印系统。自动识别系统较之传统的人工识别系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①查对速度快。可提高查询效率2000-7000倍。在编码储存中,一般可在20秒至1分钟处理一份十指卡片。②精确度高,并可对残铁不全、模糊不清的指印进行图象增强处理。③储存容量大,一套识别系统一般可储存单指卡100万份。④可以实现计算机联网查询。
北京市公安局刑科所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从1981年开始研究指纹自动化识别技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从1986年底着手研制能适应大存量和与现场模糊残缺指印比对的CAFIS系统(中国指纹自动化识别系统),1989年参加了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展,199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由五台SGI40/25工作站、13GB磁盘组及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构成。软件部分全部自行编制,所采用的识别特征与人工识别选取的细节特征一致,既可以达到同一认定目的,也便于专家人工干预和复核评断。这套系统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适合中国刑侦部门的实际情况。
三、疑难指印的显现提取仍是今后攻关的主要方向
各种潜在指印的显现提取,是公安机关指纹技术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目前,显现指印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归纳为物理附着作用显色、化学反应显色、荧光显现等几大类。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到处可以适用的"万能方法"。必须因质、因时、因地做具体筛选,否则不会奏效,甚至破坏现场手印。
在指印显现工作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首先了解和依据形成指印的物质及载体的具体条件,对显现方法进行选择。
正确的方法应该从二个方面去确定显现客体:一是分析犯罪人必然或极可能用手拿摸的物品;二是通过变换各种角度观察疑似留有指印的物品和部位。然后依待显客体的条件,确定显现方法。哪些客体适用什么方法,专业教材有归纳,但要学到手,牢固掌握它,必须自己多练。发现疑难的客体,尽量不要在现场处理,可提取回来在实验室显现。
2、选定显现方法之后,要了解和掌握该方法所需的理想条件,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
如:有的试剂适宜干燥低温环境,那么在高温高湿天气,或客体较潮湿情况下,应先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或是在喷洒试剂后后,先阴干,再置烘箱干燥,适当时间再曝光。
有的试剂要求的条件恰相反。它在50oC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时的显现效果最佳。所以往往采取加温加湿法增效。
某些熏显方法简便而应用广泛,但它对检材悬挂角度、距离、温度、器皿的清洁程度、放药量等都有较严格要求。不按条件和程序办,效果就差。
因此,基层技术人员不仅要学习掌握各种指印显现方法的原理,而且要了解、探索各个方法要求的最佳条件和操作程序,才能做好指印显现工作。
3、要努力研究掌握不同显现方法的相容、互补性,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增强显效。
有些显现方法对检材具有破坏性,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其他方法再无法补救了。那么,这样的方法就不要先用,尽量推到后面,实在没有其他办法时再用。
各种指印显现方法互补的基本原则是:①前一种方法的使用不会影响后面方法的使用效果;或前一种方法是后一种方法的前提与基础。②后一种方法应是对前一种方法的补充和增强。③有损方法在后;无损方法提前;能直接拍照解决的,不再采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
天津市公安局刑科所的科研技术人员、经过大量实验和实践摸索,率先于全国提出了一套综合互补的指印显现工作程序。其基本思路是:
(一)先在自然光或人造光源下,通过调整光的强弱与角度检查,加能观察清楚,即直接拍照。
(二)在普通光线下观察不清的,试用在各种色光、紫外和激光下,配用不同的滤光镜进行荧光检验。许多物质(包含汗液物质)在外界光能激发下,都会产生荧光。不同物质、在不同波长激发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的波长范围也不一样。而滤光片有若干种,当滤光片与指印物质的荧光波长匹配,我们即可透过滤光镜看到和拍摄到清晰的指印。
(三)使用特种胶薰显法,大部分指印可以显出。而且薰显出来的纹线粘附力增强,还可以继续用碘薰等其他方法增强薰显效果。
(四)薰显后,如效果不佳,可以放置挥发,继续用化学方法显色,一般采用喷雾方法。视不同客体,可用不同的试剂。
(五)对薰显后,不宜再采用化学方法的,可以适当用物理方法显现,再用真空镀膜法增强效果。
(六)最后,还可以用二次荧光技术进行检验。
通过这样一套科学的显现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显出率和显现效果。
除了综合运用现有方法、手段提高显现工作效率外,对一些疑难指印的显现,仍是今后攻关的主要方向。所谓疑难指印,指在某些难显客体上遗留的潜在指印(如人体皮肤、纺织品、塑料薄膜以及皮革、牛皮纸等)和某些特殊物质形成的反差不明显的指印 (如油类、油垢、灰汗混合等)。1991年以来,经过全国专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疑难手印显现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如对纺织物,皮革制品上汗潜手印,人休皮肤上的汗潜指印,都已经有成功的报道。吉林省公安厅于1991年10月,在一个被杀害男孩的尸体面部用碘银板转印法,清晰地显出一枚遗留70小时的汗潜指印,并用以认定了犯罪人。从各地一些成功案例总结:对待现场发现的指印或怀疑留有指印的客体,不要匆匆忙忙地草率、简单处理。这么重要的物证,处理不当,失而不可复得,是极大的遗憾。要先把客体研究透、搞清遗留时间,遗留部位、遗留物质、可能破坏程度等,再选择方法,设计程序,预定补救措施。必要时应选择相同物质、相同条件样本先做试验,确保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是两个关键。素质靠学习和实践提高。但要靠责任心作动力。要多看、多学、多练。在实践申,成功的要总结,积累经验;失败了也要总结,接受教训,改进操作。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破案意识和取证意识对待指印显现工作。
疑难指印的显现有了长足进展,但还远不尽人意。全国指纹工作者都正在努力攻关,不久的将来必会探索出许多新的手段。我们天津的指纹工作者也应当继续发挥优势,基层技术人员也可以做些贡献。如:对遗留时间较长的汗潜手印,如何在显现前先进行汗液物质的活化处理?又如:能否设计研制一种操作简便、可以带到现场应用的化学显色试剂膜,把化学显色方法应用于现场勘查?能否开发出一些新的粉末或显现试剂、显现手段等等。此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全国乃至国际信息,引进别人的先进手段和经验,提高我们的取证和破案效率。
(兰绍江)

(原载于天津《警察学研究》1994年第3期 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安学校)